文旅寻宝:广州光孝寺
04-10 10:06
祈福修行,功德人生

光孝寺简介

光孝寺大门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世称虞苑。虞翻在园里讲学并种了许多频婆树和苛子树,亦叫“苛林”。虞翻死后,施宅为寺,名曰:“制止寺”。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寺址原是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故宅。寺名曾几次更改,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光孝寺门口干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干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赐“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此后,历代相传,成为一方名胜。“光孝菩提”是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寺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五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大佛寺)之一,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

该寺最初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府邸。三国时期吴国骑都尉虞翻因忠谏而触怒吴王孙权被贬广州,遂在此处修建住宅并讲学,虞死后家人将其住宅捐施佛门改成为庙宇,取名“制止寺”。到了东晋,印度名僧昙摩耶舍来穗传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间的大雄宝殿,改寺名为“王苑朝廷寺”,又叫“王园寺”。初唐时改名为“法性老”。南宋初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之后又将“广”字改为“光”字,遂定名“报恩广孝禅寺”,简称“光孝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算来有850多年的历史了。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这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广东历史,以及认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历史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1]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

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五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大佛寺)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弘法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此传教。例如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唐仪凤元年(676),高僧惠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公元749年,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天。

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古刹,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自创寺以来,常有中外高僧到寺中驻锡传教弘法。东晋时期罽宾国三藏法师昙摩耶舍来寺扩建大殿并翻译佛经,刘宋文帝元嘉年间,印度高僧求罗跋陀那在寺中创建戒坛传授戒法。梁天监元年(502年),智药三藏自西印度携来菩提树,植于戒坛前。《光孝寺志》卷六曰:“智药三藏持菩提树植于王园寺戒坛前志曰:吾过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演上乘,度无量众,复去寻流上至韶州曹溪。”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梁普通八年(527年),达摩祖师驻锡本寺。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印度高僧波罗未陀(即真谛三藏法师)在寺内翻译《大乘唯识论》、《摄大乘论》等经论。唐高宗仪周元年(676年)禅宗六祖惠能与僧论风幡,剃发于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悟法门。神龙元年(705)西域高僧般刺密谛三藏于此翻译《首楞严经》十卷,宰相房融笔受。唐玄宗时(724年),不空三藏于光孝寺建立规模宏大灌项道扬传授密法。749年,鉴真和尚往日本传法,遇海风漂至南方,遂在奥地弘法,也到寺中传授戒法,受四时供养。唐宣宗时,沩仰宗之仰山慧寂禅师号小释迦,受请入寺说法。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高僧憨山大师,在光孝寺讲《四十二章经》,提倡禅净双修,重修殿宇,并撰仪门联:“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祇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明崇祯十五年,天然和尚住持光孝寺发起重修殿宇,修兴古迹。清乾隆年间至善禅师驻锡光孝寺,传武艺名噪一诗。清光绪年间,铁禅和尚得光绪帝赐“清修忠悃”匾。


建筑特色

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威严壮丽,特点鲜明。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

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大殿为东晋隆安五年昙摩耶舍始建,历代均有重修。现面宽七间35.36米,进深五间24.8米,高13.6米,重檐歇山顶,为岭南最雄伟巍峨的大殿。伽蓝殿为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面宽、进深均三间。六祖殿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两殿多处仿大殿做法。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体现了中国唐代以来的建筑风格。中国南部的许多寺院都仿照该寺的样式。

瘗(音亦)发塔高7.8米,呈八角形,七层,每层有八个神龛。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六祖惠能在菩提树下剃发为僧后,当时的住持法师印宗把惠能的头发埋在这里。后建塔以资纪念。寺内至今仍存有中国最古老、最大而且最完整的铁塔。光孝寺最著名的传奇是,六祖惠能正是在这里以“风幡论辩”,展露峥嵘,引起世人瞩目。

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其中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比东铁塔早建4年。该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抗战期间因房屋倒塌,压垮了四层,现仅存三层。东塔铸于五代南汉开宝八年(967),以南汉主刘鋹的名字铸造,四方形,共七层,塔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

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宝盖状如蘑菇,以青石造成,高2.19米,幢身八面刻有“大悲咒”,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有年代可考者,但字迹多已风化。

该寺1990年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2001年,正门前增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和停车场。2000年,在规划兴建的僧舍方丈室范围内发掘出跨越五代至宋代的多座古建筑基址。


文化景点介绍

山门是寺庙的第一道入口,高约20米,宽约15米,采用仿古建筑风格,显得古朴而庄重。进入山门后,是大雄宝殿,这是光孝寺的主要建筑之一,高约18米,面阔3间,进深3间,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十八罗汉像,是信徒们拜佛的主要场所。

韦驮殿是光孝寺的另一重要建筑,建于明代,高约15米,宽约10米,采用硬山顶式建筑,内供奉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是佛教护法神之一,负责保卫佛法及护持佛教的僧侣。

六祖殿是光孝寺的特色建筑之一,建于唐初,是纪念唐代禅宗六祖慧能的殿宇。六祖殿占地约60平方米,采用传统的歇山顶式建筑,内供奉六祖慧能的金身塑像。六祖慧能是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顿悟”,强调“无念为宗”,是中国禅宗的重要思想家和领袖之一。

绕塔

菩提树

除了这些主要的建筑外,光孝寺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文物值得游客参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光孝寺内的古铁冬青和古菩提树。这两棵古树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是光孝寺的象征之一。此外,光孝寺还藏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古籍,如明代木雕释迦牟尼佛像、清代铜铸大钟等。


总的来说,光孝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佛教寺庙。无论是对于佛教信仰者还是对于普通的游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建筑的精美绝伦。


旅游贴士

地铁:搭乘广州地铁1号线,到西门口站C出口,步行410米即到。

公交:2、31、38、103、181、186、202、239、251、260、288、538、556、823、883路公交车人民北路站下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109号

文旅寻宝-广州光孝寺 更多请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已显示全部数据
版权所有@2021功德文化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